Table of Contents
2024.8.2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抱怨的时候:抱怨公司的领导没有才能,抱怨老公/老婆不理解自己,抱怨社会大环境太差。。。
然而我们是没办法控制这些”外部环境“的。
- 如果不喜欢公司的领导,并且没有离开,一定是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 如果抱怨老公/老婆不理解自己,那么一定是自己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 如果抱怨社会大环境太差,那么一定是自身的认知存在局限。
外界环境很难改变,相对而言,改变自身则容易很多。
自己即真个世界。
2024.7.17 #
一个有趣的逆定理 #
在投资领域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 你永远也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那么换个角度讲:你终会获得认知之内的钱。
所以请停止精神内耗,把精力放在提高认知上。
2024.7.8 #
共鸣 #
早上九点钟骑自行车去公司的路上,看到公家的人在用电锯修剪树木————昔日繁茂的枝头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而我的脖子也传来一阵寒意————就像他们修剪的不是树木的枝头,还是我的头发。
2024.5.30 #
所谓“模式” #
最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人最终会不会“进化”——实现阶级的跃迁也好、精神上的跃迁也算,并不是由这个人做了哪些事情决定的。 决定人生命运的,往往是由更深层次的模式决定的。什么是模式? 比如说,每天中午吃完饭我都会玩一会游戏再午睡,这种习惯就是一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最浅的,最容易被发现的,也是影响力最小的模式。因为它很容易就能改变。 更深层次的模式,比如说"遇到很麻烦的问题就会逃避",这种模式会在关键时刻给人致命的打击。这和人的性格无关,因为所谓“性格”是人日常表现出来的性状,当然,性格也可以看做多种“模式”。 在更深一点,人之所以有思维能力,有记忆力,本身就是依赖的神经网络的“模式”。你看到一个歪七扭八的字,能够识别出来这个字,就是因为这个字通过视网膜神经传递给大脑后,匹配上了这个字的模式。 所以,“模式”真是影响人类的重要组成!
2024.5.25 #
AI焦虑 #
似乎每个人都在涉猎大量的AI工具,期待AI给自身赋能,但是:
- 首先,AI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只占很小一部分(它只能解决可被计算的,能够有结果的,并且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得到答案的问题)
- 其次,个人或者团队本身的问题(这些最核心的问题)是无法通过AI解决的
- 最后,我们对AI的执着会让我们忽视掉这些核心问题
见诸相非相 #
《金刚经》里有一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可解为:
- 诸相即众生相
-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当你看到的那个相不是众生相时,你就看到了如来
- 那什么不是众生相呢?就是你自己!
- 你可以看到别人的喜怒哀乐,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应该没人会一边笑的时候一边看镜子)
- 所以当你的喜怒哀乐不同于其他人的喜怒哀乐时,也就是你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时,你就是如来
- 所以,佛学也是一门诉诸于自我觉醒的学问
2024.1.13 #
用户、产品与沟通 #
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时实际上就是在和产品的创造者(也就是我们)交流,如果用户的体验很差,那就是我们的表达能力很差。从这个逻辑上说,如果用户发现了bug,那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东西”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信息架构的目的 #
和现实世界中场所的设计一样,信息架构的目的是让用户的需求(想要在一种舒适、熟 悉的环境中查找和理解信息)与拥有环境(通常都拥有要满足的业务目标,例如,某个 销售目标)的组织和全社会的需求达到平衡。当达到正确的平衡时,整个组织的产品和 服务(从网站到物理环境的寻路系统)就会有连贯性和可理解性。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组织结构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全新的、不熟悉的环境。
2024.1.12 #
《rust编程之道》:基于消息通信的并发模型 #
基于消息通信的并发模型主要有两种:Actor模型和CSP模型。
Actor模型的代表语言是Erlang,而CSP模型的代表语言是Golang。这两种并发模型的区别如下: · 在Actor模型中,主角是Actor,Actor之间直接发送、接收消息;而在CSP模型中,主角是Channel,其并不关注谁发送消息、谁接收消息。 · 在Actor模型中,Actor之间是直接通信的;而在CSP模型中,依靠Channel来通信。 · Actor模型的耦合程度要高于CSP模型,因为CSP模型不关注消息发送者和接收者。
2024.1.11 #
《rust编程之道》中关于进程、线程、协程的介绍 #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元,线程是程序执行时的最小单元。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进程代表操作系统分配的内存、CPU时间片等资源的基本单位,它为程序提供基本的运行环境。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按业务划分为不同的进程。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进程代表运行中的应用程序,它是动态条件下由操作系统维护的资源管理实体,而非静态的应用程序文件。每个进程都享有自己独立的内存单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进程会占用相当可观的系统资源,还有切换复杂、CPU利用率低、创建和销毁复杂等缺点。
为了寻求比进程更小的资源占用,线程应运而生。线程是进程内的实体,它无法独立存在,必须依靠进程,线程的系统资源都来源于进程,包括内存。每个进程至少拥有一个线程,这个线程就是主线程。每个进程也可以生成若干个线程来并发执行多任务,但只能有一个主线程,线程和线程之间可以共享同一个进程内的资源。一个线程也可以创建或销毁另一个线程,所以线程会有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死亡五种状态。每个线程也有自己独享的资源,比如线程栈。
为了解决C10K问题,事件驱动编程应运而生,最知名的就是Linux推出的epoll技术。事件驱动也可以称为事件轮询,它的优点在于编程更加容易,不用做并发设计的考虑,不需要引入锁,不需要考虑内部调度,只需要依赖于事件,最重要的是不会阻塞。所以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编程语言相集成,比如 Node.js,也就是第一个事件驱动编程模型语言。在 Node.js中,仅仅使用单线程就可以拥有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其力量来源就是事件驱动和异步回调(Callback) 。通过内置的事件循环机制,不断地从事件队列中查询是否有事件发生,当读取到事件时,就会调用和此事件关联的回调函数,整个过程是非阻塞的。
事件驱动和回调函数虽然解决了C10K的问题,但是对于开发者来说还远远没有那么完美。问题就出在回调函数上面,如果编写业务比较复杂的代码,开发者将陷入“回调地狱(Call Hell) ”中。
为了避免“回调地狱”,不停地有新方案被提出,比如Promise和Future ,这两种方案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回调函数。Promise 站在任务处理者的角度,将异步任务完成或失败的状态标记到 Promise 对象中。Future 则站在任务调用者的角度,来检测任务是否完成,如果完成则直接获取结果,如果未完成则阻塞直到获取到结果,或者编写回调函数避免阻塞,根据相应的完成状态执行此回调函数。
为了进一步完善基于事件驱动的编程体验,一种叫作协程的解决方案浮出水面。“协程为协同任务提供了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本质上就是控制流的出让和恢复。协程的这种机制,正好符合现实世界中人类异步处理事务的直觉。
当事件来临时,出让当前的控制权,切换场景,完成该事件,然后再切换回之前的场景,恢复之前的工作。如果说事件驱动编程和异步回调是站在事件发生的角度进行编程的,那么协程就是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进行编程的。
2023.11.08 #
日本版的量化宽松 #
- 日本央行增发货币
- 用增发的货币买日本的银行债,导致银行债价格提升
- 把日本的银行债交给越南(example)的银行作为越南增发货币的抵押
- 越南增发了越南盾,为了避免本土通货膨胀,这些钱定向交给日资企业
- 日资企业得到大量资金,占据市场
越南为什么要增发货币,对越南有何好处?
来源:温铁军:日本没有军事霸权,为何还能学美国搞量化宽松?【践闻录】 -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 YouTube
2023.10.27 #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中的“物” #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中的“物”并不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而是指事物带来的感觉、道德、意境等。
比如《传习录》中记载的: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2023.09.09 #
为什么要看书而不是看博客? #
因为一本书就是一个范畴,是词语的”无法之地“。因此需要使用一本书的内容去构建这个范畴。否则对作者之外的人来说,无法理解这个知识——因为没有构建范畴——通过构建一个一个类比,来构成一条通往知识的道路。
选择的同时也是放弃 #
甚至于,选择的同时意味着放弃了更多。
比如说我们构建一个消息中台,需要用到消息队列,实现消息队列的中间件有很多,比如kafka、rabbitmq、redis、rocketmq等等。那我们要如何选择呢?
首先,要明确需求。
其次,要明确各个中间件支持的功能甚至于实现方式。
最后,比较、排除,得到最优的中间件。
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很多的取舍,“得”的同时也要看到“失”。
2023.09.05 #
Prometheus’Pull vs Jaeger’s Push #
对于数据的采集,Prometheus使用服务器Pull的方式而Jaeger使用客户端Push的方式,或许是由于Jaeger采集的链路对象生命周期短,Prometheus采集的指标对象生命周期长。这样服务器能够更快的释放链路对象所占用的内存;对于指标对象,通常占用内存少,因此不必考虑内存问题,而使用PULL的方式实现更简单。可参考关于Push与Pull的对比
There's no articles to list here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