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other/

浅谈价值

·1373 words·3 mins·

个体价值 #

一个人的价值是什么呢?

对于个体本身而言,没有价值。只有从一个更大的角度去看,个体才能产生价值,进而找到其存在的意义。

这就像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字,那么这个字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把它放到上下文之后,它才被赋予了意义。

而对于人而言,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照顾年迈的父母产生了价值,抚养年幼的孩子也产生了价值;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参与社会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作为社会稳定、进步的基石,这产生了价值;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携带基因并将基因遗传下去,这也是价值。

既然人产生了价值,那么如何衡量这个价值呢?

价值比较 #

有个朋友说,他会为每件事情分配一个价值,那么在发生冲突时,就去做价值更高的事情。

这个逻辑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比较价值。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花半天时间读一本书和打半天的游戏,前者产生的价值要大于后者。这是容易判定的。

那么花半个小时料理家务和读半小时的书,哪个价值更大呢?读书会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料理家务能够让居住环境更舒服,促进家庭和谐。这个时候如何抉择就见仁见智了。

但是凡事都要去做比较吗?

如果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考虑利弊,那是不是太累了些?

单位时间的价值 #

对于一个领薪水的人来说,计算自己的时薪并将其作为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很多人在加班时都会默默计算加班时长,然后再根据时薪换算为时间的价值。假如员工的时薪是100块,当他因为公司的事情加班一小时但没有补偿后,他可能会认为自己“亏”了100块。

但是如果没有公司的事情,那这一个小时他会如何度过呢?

有可能会玩一个小时的游戏来打发时间,也可能会读一个小时的书来充实自己。前者的价值能有100块吗,后者的价值又是100块可以衡量的吗?

一段时间的价值,应该用自己理应去做的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来衡量。

在上边的例子中那一个小时的价值就取决于这个员工本来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用自己的时薪去计算。

这个其实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

剩余价值 #

经常有人说自己的剩余价值被压榨了。那么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

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举例,假设一个员工的工资是8000块,他生产的商品卖出去了10000块,那么他的剩余价值就是2000块(假定原材料、工厂占地、水电费等其他成本为0)。

也就是说剩余价值就是老板通过员工赚的钱。

这时候如果老板想要多赚钱要怎么办呢?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长就可以了!以前每天8个小时,现在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时候这个员工的剩余价值就是12000块(10000*2-8000)。

但是这套逻辑在现在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是行不通的,因为公司没办法监控员工的大脑是不是在休息!更何真正的价值源于创新和创意,而这需要空闲的时间去思考。

但是大部分公司似乎还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那一套去治理知识密集型的公司。

“无价"之人 #

不管怎么说,价值这个东西都是人主观的产物。既然是主观,那么就有可能是错的。

实际上有些人是没有“价值”这个观念的:那些个有信仰的人,比如僧人、道士。这些人自有其行为理念,根本不需要用“价值”这种外物去衡量

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信仰”的,那我们退而求其次——“信念”、“热爱”也是无需用价值衡量的

我相信这个事情一定能做成,这个时候就不会去做价值的取舍。

我热爱这个工作,自然也不会用钱去衡量工作。

而讽刺的是,往往用“热爱“、”信念“去做事情的人,往往才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