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原则
Table of Contents
对于一个刚入行的程序员来说,写好的代码是很难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或者说那时的我们)不了解编程语言的写法,也不是说他们不了解设计模式,而是说他们缺少编程思想,这种思想是需要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也需要经验才能体会的到。SOLID原则就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思想的体现。
S-单一职责 #
全称:Single-responsiblity Principle
A class should have one and only one reason to change, meaning that a class should have only one job.
单一职责并不是说一个对象只能有一个功能,而是说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使用方负责,当一方更改它时,不应该需要考虑其他使用方是否会被影响,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只能对一个使用方负责。
换句话说,一个对象不能够混合关注点。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Employee,Employee需要:
- 上报工作时间(ReportHours)
- 计薪(CalcPay)
- 写入到数据库(WriteEmployee)。
如果我们使用Employee实现了这三个功能,那么Employee就同时对工时汇总人员、计薪人员、员工三方负责。当我们修改计薪人员提出的bug或者功能时,就需要考虑会不会对工时汇总人员和员工产生影响。
此时,Employee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
O-开闭原则 #
全称:Open-closed Principle
Objects or ent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 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
当产品经理提出新的需求时,应该将新业务扩展为新的对象,而不是在原有对象上修改。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Employee,它有一个计薪(CalcPay)的功能。
func (e Employee) CalcPay() float64{
return 1000
}
现在,我们需要对管理员(Admin)额外提供200块钱的补助。
func (e Employee) CalcPay() float64{
salary := float64(1000)
if e.isAdmin() {
salary += 200
}
return salary
}
这段代码有什么缺点呢?它将普通员工和负责人耦合在了一起!
- 如果又多了一个角色,比如说主管,这里又要多一个
if/else
,而不断叠加的if/else
则会让代码愈发的臃肿。 - 新添加的角色的代码和已有角色的代码耦合在一起,在编写代码的同时,也会影响已有的角色的代码。
- 如果我们需要对管理员增加其他行为,这时要抽象为Admin,则需要将其
CalcPay
抽出来,这时就需要小心是否会影响到普通员工的行为。
耦合的缺点要比我能列出来的多很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扩展一个新的角色:
type Admin struct{}
func (a Admin) CalcPay() float64{
return 1000 + 200
}
如果我们需要为公司的所有人计薪,则可以将所有人都抽象为CalcPayUser
:
type CalcPayUser interface {
CalcPay() float64
}
func CalcAllUser(users []CalcPayUser) {
for _, user := range users {
salry := user.CalcPay()
fmt.Println(salary)
}
}
L-里氏替换 #
全称: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Derived classes must be usable through the base class interface, without the need for the user to know the difference.
里氏替换对衍生对象提出了要求:衍生对象及其继承的方法必须是可用的,且对用户来说是没有区别的(不需要用户区别处理)。
比如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长方形,它有长和宽两个属性,也有设置长和宽的两个方法和计算面积的方法。
type rectangle struct {
height int
width int
}
func (r *rectangle) SetHeight(height int) {
r.height = height
}
func (r *rectangle) SetWidth(width int) {
r.width = width
}
func (r rectangle) Area() int {
return r.height * r.width
}
现在我们想要一个正方形,然后我们让正方形"继承"了长方形。
type square struct {
rectangle
}
func (s square) Area() int {
return s.height * s.width
}
func (s *square) SetHeight(height int) {
s.height = height
}
func (s *square) SetWidth(width int) {
s.width = width
}
现在正方形已经实现了长方形的三个方法已经。但是因为正方形的长度等于宽度,因此在使用方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形状,并做不同的处理:
func (s Shape) SetHeight(height int) {
if s.isRectangle {
s.SetHeight(height)
}
if s.isSquare {
s.SetHeight(height)
s.SetWidth(height)
}
}
func (s Shape) SetWidth(height int) {
if s.isRectangle {
s.SetWidth(height)
}
if s.isSquare {
s.SetHeight(height)
s.SetWidth(height)
}
}
这就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
如果代码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说明衍生对象不应该继承/组合基础对象,应考虑其他写法。
I-接口隔离 #
全称: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A client should never be forced to implement an interface that it doesn’t use, or clients shouldn’t be forced to depend on methods they do not use.
接口隔离是指导接口之间进行隔离的一个原则:**不能强迫一个对象实现它不需要的接口,也不能强迫它一来它不需要的方法。**所以在抽象接口时,要注意划分。
比如Admin实现了IUser接口, IUser有获取ID和禁用员工两个方法:
type IUser interface{
GetID() string
ForbiddenUser(user string)
}
现在我们需要一个Employee,它有User的性质,因此也实现了IUser,但是Employee没有禁用员工的行为,因此没有办法实现这个方法。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实现ForbiddenUser但是不处理吗?如果这样,就违反了接口隔离原则!
我们应该将接口细化、划分为多个接口:
type IUser interface{
GetID() string
}
type IAdmin interface{
IUser
ForbiddenUser(user string)
}
这样,对于Employee和Admin,都有其“恰好所需”的接口来实现。
D-依赖倒置 #
全称: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Entities must depend on abstractions, not on concretions. It states that the high-level module must not depend on the low-level module, but they should depend on abstractions.
依赖倒置是指导服务内层级划分的一个准则——上层模块不应依赖下层模块,而应该依赖于它们的接口。其核心理念是上层模块不应该关心下层模块的实现细节。
依赖倒置这一原则在很多模式中都有体现,比如说仓库模式(Repository Pattern)。
type IRepo interface{
GetUser(id string) User
GetCompany(id string) Company
}
业务对象或者领域对象依赖于IRepo接口,而不关心底层数据库是用MySQL还是MongoDB亦或Redis,也不关心它们的SQL语句、实现细节。
业务对象只关心它需要什么数据,IRepo则按需提供即可。其核心理念是业务对象只关心自己的业务规则,尽可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业务方法的复杂程度。
《HeadFirst设计模式》中,描述了一些避免违反依赖倒置原则的指导方针:
- 变量不可以持有具体类的引用(应该持有抽象接口)
- 不要让类派生自具体类(派生自具体类就是在依赖类,应该派生于抽象接口)
- 不要覆盖基类中已实现的方法(如果覆盖基类己实现的方法,那么你的基类就不是一个真正适合继承的基类。基类中已实现的方法,应该由所有的子类共享)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代码都要这样严格要求,否则会优化过度!应该把以上三点当做”触发点“,当你的代码具有这些特点的时候,就要想一想代码需不需要优化了!
总结 #
- 原则之间并不是互斥的,实际中的问题可能同时违反了多个原则。
- 文中只给出了错误的使用,并且没有提供纠错实例。这样做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举例反而容易造成固化解决方式的误解(如,认为这种问题只能这样解决)。
- 代码需要不断被重构,写代码也需要不断精进。